2009年9月18日

「克妹」美網大驚奇,克萊絲特大滿貫復出封后

前世界球后克萊絲特(Kim Clijsters)復出仍言猶在耳,卻達到了連自己也不相信的境界:她贏了復出後所參加的第一項大滿貫賽。當今球王費德勒(Roger Federer)恭維說,她的復出是一則偉大的故事。

來自比利時的克萊絲特,與同胞艾寧(Justine Henin)幾年前在女網界呼風喚雨,先後登上世界第一,創下前所未有的「比利時王朝」。然而,「比利時雙姝」對於豐功偉業毫不留戀。先是24歲的克萊絲特在2007年因傷退出網壇,之後與美國籃球員Brian Lynch結縭,並在去年產下一女。不到一年,艾寧也毅然卸下球后頭銜,甘於平淡。兩人尚在黃金時期就退出職業球壇,引起舉世嘩然。過去如「女金剛」娜拉提諾娃(Martina Navratilova)一般打死不退的強硬情操似乎已不復存。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年輕球員不夠熱衷網球,只是將其視為功成名就的踏板。但亦有人說,這不啻是女網的危機,當紅球員英年早退,顯示目前女網賽事過於繁多,球員早已不堪負荷。根據統計指出,近幾年來球員因傷退賽的比例大為增加,許多大比賽甚至湊不齊頂尖選手。「漂亮寶貝」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近年因傷淡出職業球壇,最近才開始復出參賽,但成績仍不突出。大選手的傷退造成年輕選手的補位,但是新一代選手穩定性不高,也降低了比賽的可看性。在艾寧「退位」後,球后寶座幾經更換,其中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莎拉波娃拿過多座大滿貫,算是「貨真價實」的冠軍,其他球后如揚科維琪(Jelena Jankovic)、莎芬娜(Dinara Safina,男網名將Safin之妹)至今尚未在大滿貫稱后,球后「含金量」仍有待考驗。

現今女子網壇美女如雲,但是比賽可看性不高,克萊絲特此時賦歸,猶如及時雨,被視為解救女網的良藥。但問題是,昔日的「克妹」已是「克媽」,加上有兩年未打球,能否重振昔日雄風仍是未知數。「克媽」今年(2009年)三月宣佈復出,五月為慶祝溫布頓中央球場屋頂架設完成,與昔日名將阿格西(Andre Agassi)、葛拉芙(Steffi Graf)、韓曼(Tim Henman)等人同場競技,作為復出的前哨戰。八月正式加入女網戰局,以外卡身份角逐辛辛那提、多倫多兩項大賽,分別進入前八強和前十六強。對一位復出球員來說,這樣的成績已是彌足珍貴。她的第三場比賽,也是她復出後第一場大滿貫賽,美國公開賽,沒想到「克媽」一路過關斬將,連砍五位種子,其中包括封后熱門「威廉絲姐妹」,拿到最後冠軍,跌破專家眼鏡。「克媽」成為美網有史以來第一位外卡冠軍,也是第一位尚無世界排名的大滿貫冠軍。她也是繼1980年澳洲名將古拉宮(Evonne Goolagong Cawley)之後,另一位「媽媽級」的大滿貫冠軍。

結婚生子對於大部分的女子運動員來說,絕對是退休後的生活選項。尤其是女網球員,職業黃金期只有短短十年,哪容得懷孕生子、產後復健的空間。「克妹」(抱歉,我還是習慣這樣稱呼她)此次的復出,令我回想起莎莉絲(Monica Seles)在1995年的復出經驗。當時莎莉絲歷經遇刺低潮,同樣在加拿大成功復出,並且一舉以外卡身份打進至當年的美網決賽。不過莎莉絲當年遇到的仍是熟悉的對手,加上她贏得政治鬥爭,能夠與葛拉芙並列世界第一,參賽上有很多優勢。相較之下,現在網壇的競爭更為激烈,而且「克妹」復出之時尚無排名,如無外卡邀請,勢必要從ITF的小比賽開始打起。幸好「克妹」復出仍有話題性,一路上有外卡相挺,現在又在美網封后,世界排名已回升到前20名行列。

此次「克妹」成功復出,令人不禁猜想,另一位「比利時英雌」艾寧是否也會東山再起。據聞艾寧目前正在積極練球,似乎有重回球壇的打算,不過本人當然是再三否認。反正復不復出到時就知道,反倒是球具的進步和訓練的加強,已讓職業網球面臨到瓶頸,ATP和WTA有志一同要縮減長達11個月的球季,以求降低球員受傷的機率。另外WTA在之前也拔升內部資深成員為新任總裁,日後WTA是否會有一番新氣象,值得我們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