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3日

收看「WTO姐妹會」的一些感想

「WTO姐妹會」是近年來我比較常看的節目,原本是由有「台灣歐普拉」之稱的于美人主持,不過一年後因為于美人工作量過大,決定請辭,而由「主持天王」胡瓜接替。兩位主持人風格截然不同,但都因為主持這節目而入圍金鐘獎,堪稱是兩人近期主持的代表作。

該節目是以邀請外籍配偶來節目分享心得為主。雖然台灣綜藝節目不乏有外籍人士,過去也有以外國人為主的談話性節目,如董至成過去頗受好評的「世界大不同」。但「WTO」邀請的是嫁來台灣的外籍婦女,在台灣落地深耕已久,討論的話題除了國情差異之外,還有更深入的家庭問題。當然本節目不是嚴肅的新聞節目,在主持人巧妙的帶動下,許多文化上的衝突都成為俯拾即是的笑料。

如前所述,本節目有先後兩位主持人的交替。前任主持人于美人知性感性兼具,又有親切的婦女形象,由她帶領婦女話題別具說服力。但是在男主持人胡瓜接替後,對原本觀眾群造成衝擊。主要是胡瓜先有外遇、詐賭風波,後又染上吸毒,與節目的知性形象不符。不過胡瓜一上場便能掌控全場,不愧是雄霸一方的金牌主持人。

胡瓜先生接掌節目已一年有餘,主持嫻熟,幾乎忘記他是臨危受命的救火隊。我個人覺得胡瓜在主持這個節目後,主持風格有了些許改變。早期他以低嘲冷諷為主,顯得年少輕狂。後期主持知性節目,形象稍有改變。最大的轉變在他主持民視的節目後,姿態放低,甚至允許後輩打他頭,變得親切許多。主持「WTO」期間,又覺得他的主持節奏放得更輕鬆,把過去主持嬉鬧節目的技巧都放下,顯得更為圓融。不過很可惜的是,在某些議題的討論上,超出主持人的能力,甚至出現,「為了學好國語,不應該學外籍母親的母語」這樣荒唐的結論。

另一個小缺點,則是有時胡瓜放的太輕鬆,反而讓素人的外籍來賓獨撐全場,有違主持人的本份。相較於前任,看的出來于美人是有在經營與外籍來賓的感情,所以可以嫻熟處理節目的節奏,讓外籍來賓負責講心得即可。

「WTO姐妹會」最大的貢獻,大概就是掀去台灣人對於外籍配偶,尤其是大陸和東南亞籍配偶的偏見,讓我們從真實的生活面,去了解這些「台灣新住民」的心聲。我也是從這個節目,第一次聽到「新住民」這個詞,大概也是同時,台灣開始用「新住民」取代「外籍新娘」這個具有歧視意味的字眼。不過可惜的是,就像其他台灣節目一樣,這個節目在長期播送下,也出現了疲態,相同話題談之又談,少見新意。電視觀眾果然是喜新厭舊,可惜了這個節目播出的美意。我覺得這類型的節目最好還是像一些偶像劇一樣,一星期只播出一次即可,不但維持話題新鮮,也可以營造吸引力。台灣的電視環境,真是需要改一改。

因為節目受歡迎,當中出現的幾位外籍人士也受到觀眾的喜愛。像是英國籍的Sandra、波蘭籍的Ewa、白俄羅斯籍的Cristina、韓國籍的Gina都享有很高的人氣。我自己則欣賞泰國籍的明梅和印尼籍的美美,覺得他們很開朗,很能鼓勵我。最可憐的大概是大陸籍的配偶,都因為黑心商品被人虧。不過經過節目訓練之後,他們也會自娛娛人,心態也是很光明呢!

其中有一位日本籍的晶晶,在和善的外表下,卻都能犀利反擊,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角色。最近日本大地震,我猛然想起這位晶晶曾在節目提及,她老家在仙台,正是此次地震受創最深的災區。最近晶晶在節目現身,感謝大家的關心,雖然老家受創,但所幸全家老小平安,真是謝天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