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

不一樣的金花~李娜,首位亞洲人大滿貫女單冠軍

鏡頭來到2011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在對手最後一拍的回擊出界後,李娜喜不自勝地臥倒在球場上,迎接夢想時刻的到來。中國籍的李娜,以從容穩定的表現,直落二擊敗衛冕冠軍,義大利籍的斯基亞沃內(Francesca Schiavone),成為網球史上,第一位來自亞洲的大滿貫女單冠軍。然而,此次的勝利,不僅代表李娜個人職業的新高,也為中國的體育,提供另一條全然不同的道路。

現年29歲的李娜,和30歲的斯基亞沃內,合力寫下自1986年的艾芙特(Chris Evert)擊敗娜拉提諾娃(Martina Navratilova)之後,最高齡的法網女單決賽紀錄。不少人認為,以李娜的天份,是可以更早達到目前的成就。不過李娜直率敢言的個性,加上中國體壇的獨特環境,注定她網球人生的不順遂。

眾所皆知,中國體育以「舉國體制」著稱,傾全國之力扶助體育發展,終於造就奧運首強的目標。中國為融入國際體壇,從90年代起開始發展網球運動。李娜就在此時被挖掘,13歲就進入省隊,之後到國家隊,被高層視為未來的潛力之星。2000年,18歲的她就和隊友拿下中國第一座WTA級的女雙冠軍。不過就在前景看好之際,李娜卻因為與管理高層的不合,在2002年直接選擇退役,回家鄉的大學進修。

另一個退役的原因,據說是和當時的男隊員開始談戀愛,不被高層認可,乾脆退休求快活。當時的男朋友,就是她現在的老公姜山。

學校畢業後,李娜仍對網球難以忘情,在老公鼓勵下開始重拾球拍。她又獲得「網球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的邀請,重新回到國家隊。2004年起,她又開始活躍於網球比賽了。鑑於李娜個性不穩,高層聘請李娜老公為教練,兩人「婦唱夫隨」,讓李娜的成績重上軌道。2004年廣州比賽的奪冠,讓李娜成為第一位在WTA級比賽奪冠的中國球手。2005年,她的世界排名升至第33位,是當時中國選手的紀錄。同年她又帶領中國隊闖進「聯邦盃」世界組,是繼日本之後,另一支擠身世界組的亞洲國家。

就算重入國家隊,李娜直率的個性依舊不改,多次直言對於國家體制的不滿。2005年,早在彭帥的「單飛事件」之前,她就支持國家隊選手對獎金分配應有更高的自主性。氣得「網管中心」主任孫晉芳脫口說出不考慮她參加北京奧運。不過日後李娜還是參加了北京奧運,在女單拿下第四名。

北京奧運後,李娜、彭帥、鄭潔、晏紫與「網管中心」牽下約定,允許他們可以保留比賽的大部份獎金,只需少量上繳國庫,同時可以掌控自己的比賽行程和訓練。自此,李娜等人成為中國官方第一批「正式」的職業網球員,可以脫離國家隊的掌控。之後李娜的成績突飛猛進,今年(2011年)的澳網她首度闖進女單決賽。法網奪冠後,她的世界排名將升至第四位,追平前「亞洲一姐」伊達公子的紀錄。或許她的下個目標,會是女子網球首位亞裔的世界球后。

在拿下法網冠軍之前,李娜在WTA巡迴賽拿下四座冠軍,四大滿貫至少都有前八強的紀錄,被認為是一位難纏的對手。但是這座法網金盃重新定義了她,她不但是位好選手,也是一位偉大的冠軍。不同於其他中國選手得獎後感謝領導、感謝國家的制式發言。李娜言必感謝贊助商、訓練團隊,還有對她的任性給予包容的老公。在澳網的頒獎典禮上,她甚至還向場邊的老公示愛,「就算你變胖變醜,我也會永遠愛你」。她幽默直率的發言,一洗過去對於中國運動員的印象。

李娜的成功正在中國發酵,中國媒體恭維她是繼姚明、劉翔之後另一位國際級的中國體育明星。而她「單飛」之後的亮麗表現,也讓中國體壇人士重新思考「舉國體制」的利弊。更重要的是,網球大滿貫的獨特性,也給迷信「奧運金牌」的中國體育帶來衝擊。中國的網球發展,似乎為這個國家的未來,帶來一絲改變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