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9日

哇,覺青

在某論壇的華語教學版上,出現了一則相當嗆辣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三個問題:第一是教學題材選擇外國人偏好的異國風味內容,是否會產生刻板印象,助長殖民文化。二是討論中國政治題材,是否在支持中國的霸權主義。第三則是「標準腔」,過度強調標準的發音,是否會打壓到其他腔調或語言的使用。

發文者認為,如果你上課講「絲路長城」,討論「一帶一路」,教授「帶捲舌」的發音,那麼你就是在洗腦學生,就是不適任的華語老師。因為這篇文章實際是針對別位使用者的發言,所以針對性相當夠,嗆辣味十足。

雖然文章底下的好評不斷,我倒是不以為然。我認為該位發文者根本搞錯了方向。華語教學的重點不外乎三項:第一是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二是維持學生的興趣,最後是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華語教學是實用的學問,很少有機會會觸及價值觀的討論,也就不會有被中國文化「洗腦」的疑慮了。

中國的「孔子學院」錯在於超出語言教學的本位,以政治領導教學,試圖影響學生的行為判斷。如果嚴守教學本分,是不會有如此出格的行為的。

有人埋怨「華語師資班」的老師是老學究,言必說「我們中國人」,聽來十分刺耳。華語教學源自中文系所,有這種人在所難免,比率恐怕也很高。但這些老師也有其專業,取其所長,補己之短,相較權衡之下不也賺到了嗎?

發文者認為自己立論深入,實則鑽入死胡同,討論與主題無關的枝微末節。這種「覺青」,其實都還會成長,觀念也會改變。如同「野百合」、「太陽花」的理想,終究被失望淹沒。不是理想不夠美好,而是意識到自身的無能與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