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2018福建行】第六天:廈門 -> 金門 -> 台灣

再長的旅程都有結束的時候,沒注意到時間的流逝,不一會兒就到了和中國告別的時刻。

兩岸風俗相仿,這幾天福建走走停停,沒有作客的感覺,倒是有回老家的心情。只是回酒店打開電視一看,千篇一律的歌功頌德,又再次提醒我,現在是在中國了。如今我要離開,倒有點捨不得這種「普天同慶」的氣氛。

臨行之前,為錢包裡的「人民幣」拍張照。人民幣啊人民幣,好不容易習慣了你,回台灣就要把你換掉,好生捨不得。

沒有剛來中國時的生澀,我搭上前往碼頭的公交車,一切手續也都熟悉,好像我是個在地的廈門人一樣。

因為颱風來襲,原本海象不平穩的碼頭,今日又重新開啟。買好了船票,踏出了海關,然後就搭上了回鄉的船隻。

手機裡用的中國訊號,在船艙裡也收不到了呢。

再見了廈門,再見了中國。有機會的話,會再回來的。

幫一位長者提他的行李上船。他說他想在中國留學,但是家人不同意,只好收拾廣州的行李,踏上歸途。今日滿員的船上,又有多少人帶著鄉愁呢?

到了金門,走到入境處,因為沒有辦「自動通關」,也就依序接受查驗。移民官看了看我,再看一看護照,輕輕說了聲「可以了」,就讓我踏入國門。這熟悉的互動,令我心悸。

我,又回來台灣了。

不過,其實我現在還在金門呢。趁著飛機起飛前的空檔,想好好認識這個首次造訪的島嶼。

認真說起來,金門這座島嶼,和台灣的歷史是截然不同的。它沒有被劃為日本殖民地,自始至終,都在「中國」的懷抱。只是從「清朝」到「中華民國」,再到「中華民國‧台灣」。

金門的傳統建築,有著濃厚的閩南風格。作為僑鄉,這裡也有西式古典的洋樓,見證它向外移民的歷史。

因為身處於「國共內戰」的最前線,長期以來「軍民合一」的政策,形成當地特殊的政治傾向。現在又和對岸打交道,在老街「模範街」插滿了五星旗。一位台灣妹妹一直問,「為什麼這裡會有中國的國旗呢?」妹妹啊妹妹,作為旅客,看看就好了。金門人的政治品味,我們猜不透的。

在台灣被丟棄的蔣介石銅像,這裡還在膜拜。蔣介石的肖像,還被註冊為商標。就連形象極差的「國民黨」現任黨主席吳敦義,在這裡也吃得開。這樣的金門,我也要學習尊重。

到了機場,幫當地的大學生填寫「小三通」的問卷。她送我一顆「愛心」,據說泡在水裡面,就會變成一條毛巾。回到家我要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