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8日

藍甲與柯文哲

這些年來,台灣社會進行了一場「婚姻平權」的議題攻防戰。雖然「同婚」無法在「民法」上掙得一席,但有「專法」準用民法,這種「委曲求全」也不是不能接受。既然不能「一步登天」,那就「慢火細燉」,讓大家慢慢體會「婚姻」二字的箇中滋味吧!

假以時日,或許社會大眾可以認同「同婚」,但「藍甲」的存在,可是讓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藍」在台灣是政黨的認同,偏向支持國民黨等泛藍政黨。「甲」是網路上對男同性戀的揶揄之詞,是英文「gay」的諧音。「藍甲」即是政治認同偏向藍色的男同性戀。

眾所皆知,台灣「同婚」之所以能夠開花結果,是因為民進黨堅持「人權第一」,即使失去選票,也要維護憲法的債值。而國民黨在這方面向來被動,看到形勢大好就過來沾光,看到情勢不妙就抽腿落跑。腦袋清楚的人都知道要感謝民進黨,而不是國民黨。

但是「藍甲」就不這麼想,民進黨推「同婚」,就說它騙票;法案三讀通過,就說這是政府應該要做的,不用感激。反觀國民黨反同,就為他們抱屈喊冤,說什麼社會風氣太保守,怪不得他們。他們還說,至少國民黨還有七位立委跑票,也不是全沒良心。但是我的親,國民黨黨團是支持宗教團體版的專法,你只能沒尊嚴的「結合」,不能有尊嚴的「結婚」。無怪乎有人說,看不懂「藍甲」的思維,「斯德哥爾摩症」也不是如此自虐。

「藍甲」多在網路發聲,故也不知其真實年歲。但若支持國民黨,多半也不排斥其威權思想。一個認同專制權威的人,自然得到自由也不會珍惜。這就像經過戒嚴的一輩,如柯文哲等人,因為活在白色恐怖,反而對威權免疫,就算實施「一國兩制」,對他而言也不過回到年輕時代,沒什麼損失。而活在自由時代的年輕人,民主自由是他賴以維生的空氣,被剝奪反而不能呼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