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百年大疫,人心浮動,怎麼樣愚蠢的言論都出爐了,最有印象的是離島出身的女性政治人物,咒罵、潑東西、咬人、抱人,樣樣都上手。對於這樣不符合傳統要求的女性形象,台灣社會向來不吝惜調侃。
有一網路詞彙叫「母豬教」,泛指網路上仇女的男性,他們把看不順眼的女性稱為「母豬」。我自認是男女平權者,不是該教教徒,但是只要在電視上看到愚蠢的女性,還是忍不住咒罵幾句。其實愚蠢的男性也不在少數,但是相同的咒罵用在女性身上,似乎就更為惡毒。例如男性被喚為「神豬」不以為意,女性被喚為「母豬」就哭天喊地,彷彿這些詞彙是為了女性而創造。
說起來,許多女字旁的漢字都帶有負面意義,奸、姦、婪、妖、妄等比比皆是。這表示在過去的華人社會裡,女性的地位極低。到現在,台灣都出女總統了,男女平薪還是遙不可及。作為性別平權的支持者,如果只針對性別去罵人,豈不是違反初衷?
到底咒罵別人是缺乏耐性的表現,拿社會上現成的厭女字彙來用,更顯得自己懶惰,放棄了思考。下次要是在電視上看到不順眼的女性政客,倒也不必揀那些仇女的字眼,只要暗罵她們無恥即可,要不就轉台。反正吃個甜點、撒個嬌就能轉變的心情,又何苦為了蠢女而自討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