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 (World Team Tennis,世界團體網球)是一個以團體對抗形式為主的職業網球聯盟,藉由網羅世界知名的球星所組成的各個隊伍,進行男子單雙打、女子單雙打、還有混合雙打等五項賽事。因為有不同球星搭配搭檔的新鮮感,不同於一般正規職業網球予人單打獨鬥的感覺。
此外,因為是表演性質的賽事,所以與會球星都能以開懷的心情與觀眾同樂。WTT不僅邀請現役的職業選手,也會邀請過去各個世代的球星同場競技。如此一來,網球運動不再是潮流的淘汰,而是有歷史傳承的意義了。過去曾參與WTT的知名球星諸如柏格 (Bjorn Borg)、康諾斯 (Jimmy connors)、葛拉芙 (Steffi Graf)、以及威廉絲姊妹 (Williams Sisters)等。
也只有在特別如WTT的場合,我們才能夠看到網球歷史上兩位「瑪蒂娜」的對決。24歲的辛吉絲 (Martina Hinigis)以及48歲的娜拉提諾娃 (Martina Navratilova)在今年WTT的賽季中碰頭了兩次,在兩場比賽中分別在女子單雙打以及混合雙打中捉對廝殺,最後都是由辛吉絲輕鬆獲勝。當然比賽結果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兩位「瑪蒂娜」對於彼此的生命,以及對於網球運動的影響。
娜拉提諾娃的網球生命橫跨70至2000年四個年代,撇開她18個大滿貫單打冠軍,及其在內的167個單打冠軍,還有令人津津樂道的單打74連勝,等等紀錄不談。以現在48歲的年紀仍在雙打場上與年輕好手同場競技,就是一個了不起的紀錄。也因為她有超越種種現實考驗的毅力與決心,讓競爭白熱化的職業網球近年來總算脫去了一點銅臭味,讓人不禁重溫昔日網球的優雅風範。
另一位「瑪蒂娜」,辛吉絲,則是在過去九年來伴著球迷走來的年輕小球后。當初以16歲的稚齡在職業網壇橫掃群雌,成為最年輕的世界第一及大滿貫冠軍。她靈巧的擊球謀略在當時的強力風潮下顯得獨樹一幟,職業生涯坐擁五座大滿貫冠軍。不過她在2002年年底卻因為嚴重腳傷而淡出網壇。她的消逝,加上威廉絲姊妹的竄起,是女子網球轉型為以「力道取勝」的關鍵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辛吉絲之所以名為「瑪蒂娜」,就是因為她的母親希望女兒以後可以成為如娜拉提諾娃一般偉大的網球選手,因而以此為名。果然日後女兒不負此名,成為日後網壇的一方霸主。也因為這層有趣的關係,每當評論辛吉絲的表現時,旁人也必會徵詢娜拉提諾娃的意見。在辛吉絲因傷退出網壇後,娜氏也不遺餘力大力批評現今網壇唯利是圖,安排賽事過當,導致辛吉絲英年早退。
今年六月,辛吉絲首次參加WTT賽事,在她的第三場比賽中,她終於對上了她名字的賦予者,也是她的大前輩娜拉提諾娃。辛吉絲表示,「我以為我會緊張,但其實並沒有。這種只打一盤的比賽形式是很適合我的。」她俏皮地預測賽事結果,「一定是叫瑪蒂娜的人會贏這場比賽。」
第一場單打比賽開始時,娜拉提諾娃表現的並不是很好,而輕鬆以0-5落敗。在女雙比賽情況開始有好轉,娜拉提諾娃與貝達諾娃 (Daja Bedanova)搭檔先以2-0領先。不過辛吉絲這一組還是以深遠的抽球以5-3獲勝,儘管娜拉提諾娃以一記躍身的反拍截擊博得好評。到了混雙賽事,娜拉提諾娃老態畢現,以1-5敗下陣來。
娜拉提諾娃表示,「她的手法很棒,在對陣的過程中我得到很多樂趣。」她總結了當天的比賽,「比賽振奮了我,但結果令人失望。」(Energized by my game, disappointed by my result.)
娜拉提諾娃和辛吉絲基本上是屬於不同世代的網球員。在辛吉絲初轉入職業的1994年,正是娜拉提諾娃自溫布敦中央球場掬起一撮青草,宣佈退休的時候。之後雖然因為娜拉提諾娃神奇復出,兩人得以在雙打場上交手,但是兩人從未在單打場上一較高下。這次拜WTT賽程安排所賜,兩位不同世代的「瑪蒂娜」終於圓了球迷「世代對決」的美夢,除了看到娜氏威風不減的發球上網之外,也讓人重新回憶起辛吉絲她清新的球技,以及她那甜美的笑容了。
參考來源:hingis.quickfoun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