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台灣第四次的總統大選結束,最後國民黨的組合馬英九與蕭萬長,以總票數766萬票,相當於200萬票的差距,大勝民進黨的謝長廷與蘇貞昌,當選台灣(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的政黨輪替,同時也是國民黨睽違八年後再度入主總統府。
比起過去的投票經驗,我對這次的總統選舉有著不同的感受:首先,因為我不看電視很久了,少聽了很多「瘋言瘋語」,對我的敏感神經大有改善;近年來台灣媒體(無論平面或電子媒體)「白目程度」有目共睹,為避免我純潔心靈受到傷害,早就戒掉看電視的惡習啦!
另外,我也很喜歡這次在選前安排的「公民提問」環節,網路上遴選出來的公民代表,直接在辯論現場「質問」候選人。看著雙方候選人應付一題比一題「麻辣」的機智問答,電視機前的我不禁大呼過癮,精彩程度不亞於陳文茜、蔡英文過去為「軍購公投」議題上演的「女性大戰」。
此次大選最特別的是,其實在選前我並沒有特定支持的候選人。過去選舉總是出於無奈,因為一方的腐敗才轉投另一方。這次雙方的候選人都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完全是透過網路資訊,以及電視辯論,一步步去建立對於候選人的信心。結果選舉結果讓我失望了,因為我支持的候選人落選啦!
為甚麼我會支持謝長廷呢?其實一開始我對於這個人並無太大的喜惡,而是後來他真的用他的政見和理念說服了我,讓我欽佩他的行政能力和施政藍圖。他的選戰論調清楚明白,甚至逼迫了對手修正自己的主張,這是很了不起的作戰。蘇貞昌曾經在電視節目大談他的施政願景,也讓我對政治人物多了些敬意。
我不支持馬英九,是因為他始終提不出一個清楚明白的論述。他的一中市場存在太多前提,與他聲稱「維護台灣主體性」的立場相互矛盾。他的國家認同實在糟糕,用「中華民國在台灣」,這種模稜兩可的曖昧企圖矇混。他的經濟重建政策更是老調重彈,把模仿過去「十大建設」的論述,放在經濟發展已趨飽和的台灣,不是有點不倫不類?
不管怎麼樣,選舉已經過去,我選擇謝長廷,是因為相信他有助於台灣的未來。同樣的,支持馬英九的民眾也是基於同樣的看法。因為都是為台灣好,用這樣的藉口,讓我的失落稍稍釋懷吧!
在馬英九當選後,我會一直對新總統「聽其言、觀其行」,也會懷念過去八年來,開創台灣歷史新頁的民進黨政權。
緊接著,台灣即將正式進入「後陳水扁時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