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運動會因為舉辦場地的不同,而散發出不同的魅力。像我比較喜歡看草地網球,是因為溫布頓球場因循舊習,頗發思古之幽情。硬地球場普遍全球,各類型選手都能公平競爭。慢速的紅土球場風格強烈,底線選手的奮勇抽球令人目眩神迷。
過去不喜看紅土比賽,是因為球場彈跳較慢,適合底線選手發揮,往往底線來回抽擊數十拍,對我這種急性子最是不合。不過聽說現在紅土球員又有進化,當代紅土球王納達爾(Rafael Nadal)的球風已脫「摧枯拉朽」的磨人功。我是無緣相見,畢竟,被視為「紅土聖地」的法國公開賽,在台灣已有超過8年的時間未見轉播。
或許現在的年輕球迷聽聞我看過「法國公開賽」的轉播,都會直呼幸運。雖然我也沒看過多少場,但是因緣際會之下,許多比賽都成為我重要的網球回憶。例如,我看的第一場網球比賽,就是1995年法國公開賽的女單決賽,由當時網壇的兩大天后葛拉芙(Steffi Graf)和桑琪絲(Arantxa Sanchez-Vicario)互相爭冠,自此展開我對網球的興趣。之後成為另一位天后莎莉絲(Monica Seles)的球迷,每到網球盛季,除了觀看WTA女網賽的轉播(什麼?當時還播WTA的比賽?),就是熬夜守在電視機前面為偶像加油。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97年莎莉絲遇到小球后辛吉絲(Martina Hingis)的法網四強賽,前後任天才少女的對決果然是火花四射。球迷如我,心情真的隨著比賽起伏不定呢。
莎莉絲在法網的紀錄輝煌:1990年才16歲就擊敗球后葛拉芙,創下當地最年輕的冠軍紀錄,至今無人能破。91~92年更是連莊,創下三連霸,至今也只有前球后艾寧(Justine Henin)追平此紀錄。不過,最令我感傷的一場比賽,也是在此地上演,那就是1999年法網女單四強,莎莉絲與葛拉芙再度狹路相逢。兩位都是過去擁有一片天的超級球后,也都經歷過受傷低潮,期望重返巔峰。昔日大滿貫決賽陣容竟然提早在四強上演,真是令人感嘆。兩位球后是歷史宿敵,彼此了解之下,自然球技毫不保留。最後葛拉芙擊敗莎莉絲,並且在決賽力退辛吉絲,拿下她最後一座大滿貫冠軍。隨即葛拉芙退出球壇,把她和莎莉絲的歷史對決畫下句點,莎莉絲也在今年二月宣佈退休,我的網球故事也就此結束。
法網的轉播過去原是由ESPN負責,卻在1998年暫停。之後由「東森育樂台」(現為「東森戲劇台」)接手,1999年起又開始轉播,不過兩年後亦放棄,台灣觀眾就此與法網無緣。所幸今年「博斯網球台」終於拿下「法國公開賽」的獨家轉播,並邀請到國手王宇佐擔任講評工作,相信許多球迷同我一樣,早就想親眼目賭「西班牙蠻牛」納達爾的紅土美技,也想看看球王費德勒(Roger Federer)能否突破「紅土魔咒」。不過當今球后艾寧於日前閃電退休,放棄法網四連霸的壯舉。前巴西球王,三屆法網冠軍庫爾登(Gustavo Kuerten)也將在今年法網向球迷告別,相信也有很多球迷會感到惆悵。
據說我國選手在法網戰績一向不佳,僅有王思婷打進第三輪(94-95年)。不過想當初在1989年,「華人之光」張德培(Michael Chang)可是以17歲又3個月的稚齡稱霸法網,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滿貫男單冠軍。王思婷也曾搭配澳洲選手Nicole Pratt在同年的法網拿下青少年組的女雙冠軍。今年台灣選手在法網也不會缺席,雖然「台灣一哥」盧彥勳為增加積分,放棄不擅長的法網,不過「黃金女雙」詹詠然、莊佳容,還有在澳網勇闖第四輪的謝淑薇,都會參賽,有機會看比賽的球迷,別忘了為台灣選手加油打氣喔!
注意:「博斯網球台」不見於一般無線或有線電視,你必須加裝中華電信的MOD,這是透過寬頻網路的隨選電視服務(將網路訊號傳至電視機)。只要你的網路線路是中華電信,就算是其他家ISP(如我家是使用「亞太寬頻」),亦可申請安裝。不過「博斯網球台」並非MOD的基本頻道,你必須再加訂「黃金套餐」才可觀賞,相關訊息請參考「中華電信MOD」的網頁。
如果你不想裝MOD,那麼你也可以用PPStream、TVU、UUSee等使用P2P技術的網路電視軟體來收看,相關節目表可參考MyP2P的「網球節目轉播時間表」。
相關比賽:
1998年的法國公開賽(一)
1998年的法國公開賽(二)
1998年的法國公開賽(三 - 完)
相關新聞:
法網轉播 王宇佐獻聲任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