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9日

你覺得北京奧運開幕式好看嗎?

除了網球以外,我對其他運動賽事不算是很熱衷,就算是國內視之為「國球」的棒球,充其量我也只是個「愛國觀眾」,只有在「中華隊」出場的國際比賽,才勉強看個幾眼。可是奧運很不一樣,平常不是很注意,但是只要不小心瞄到,就會立刻融入當下的氣氛,結果我連什麼「輕艇」的項目也看得津津有味。

說到奧運,最有印象也最期待的,就是開幕式的表演了。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的精彩開幕被視為圭臬,我自己則很喜歡上一屆雅典奧運的神話色彩。今年適逢中國北京主辦奧運,雖然也沒特意去記開幕日期,時間到了卻是很期待今年的開幕表演。畢竟,我們與中國不僅是地理上最相近,連文化上也同屬一個範疇,想必今年呈現出的,不僅是濃濃的中國風情,也是迥異過去西方主導的文化色彩。

不過看了的結果卻是有點失望。排除過去台灣與中國的歷史恩怨,也不管本人狹隘的政治觀點,單純從看大秀的觀眾心理去看,今次的表演雖然中國風味濃厚,又有高科技加持,但心中就是少了點,過去看開幕式的那種感動。

雖然日前有韓國媒體偷拍開幕式的爭議,但是中國水墨畫捲軸展開序幕仍不失精彩。我比較介意的,則是大堆頭式的「人海戰術」,揭幕的千人擊鼓、孔子三千門徒、活字版印刷術,幾乎大部分的表演都是由群眾演員完成。雖然他們的整齊劃一令人讚嘆,卻絲毫不能嗅出那種從事奧運表演的熱誠與感動。

例如「活字版印刷術」屢屢排出的「和」字,雖然被解讀為「和平」(Peace),不過我卻老是想到中國的「和諧社會」口號,表面上是安靜和諧,檯面下卻是壓制了許多雜音。正如表演者生動的排出一個個完美的圖形,卻只是受人操控的「小活字」而已。

簡單講就是,看那麼多人排排站讓我覺得有點「悶」,好像只有人多而已,空有「氣勢」,卻無「氣度」。如果我來辦,是覺得「採秧歌」或「鳳陽花鼓」不是比較活潑嗎?「天女散花」搭配「徐克」式的吊鋼絲又可變出好多花樣。「三千門徒」的橋段如果換成「祭孔大典」的禮樂舞蹈不是比較生動?我最怕看張藝謀先生的就是,一群「行屍走肉」喃喃自語不知所云,令人看了寒毛直豎。還有啊,郎朗先生,好好的鋼琴家跟人家湊什麼熱鬧?

當然表演中也有我喜歡的地方,例如那段龍柱升起,象徵大唐盛世的壯麗景象,我是稍稍有感動到。太極拳搭配光影設計也是很有feel。重點的點燃聖火真的讓我驚豔,只是累了那位禿頭又凸肚的前「體操王子」了。

雖然京奧開幕前夕爭議不斷,開幕表演又不如我意,但基本上我還是為彼邦高興,祝福此屆奧運圓滿結束。也希望中國經過這次奧運的洗禮,能夠有所改變,與世界更為拉近。畢竟此次奧運,應該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多外國記者和人員進入的一次。但是與世界的接觸,究竟是世界改變了中國,還是去迎合中國,恐怕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