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注到的兩個事件和台灣校園有關。一是南一中學生在餐廳以無禮舉動向店家挑釁,二是成大新建廣場由學生公投命名,卻遭學校高層取消的爭議。
根據所見的報導,對於南一中學生的無理舉動,大家都可理解是年輕人的意氣用事,店家要求的也不過是學生行為的改正,不見太大刁難。不過由於現在是網路時代,原本只是台南當地的消息,在網路轉載下卻變成轟動全國的大消息。不但帶給店家和學生極大的壓力,也考驗南一中處理危機的能力。
個人覺得南一中校長的危機處理十分適當,不但獨自面對外界的質詢,又私下讓學生向店家道歉,避免學生在公開壓力下受到更大的傷害。雖然事件過程中又有南一中老師失言、學生串連抵制店家等等的風波,但終於是風平浪靜。高中學生血氣方剛、講求義氣,對於同仇敵愾的話語特別有共鳴,但在義氣相挺中也迷失了方向。希望南一中學生在風波之後,能夠學到如何掌握原則解決問題,貴校校長做了很好的示範。倘若校長缺乏風骨,同「中天」那樣的媒體妥協,揚言把學生挖出來,恐怕就算遊街示眾也下不了台。
相較於南一中校長的風範,成功大學的黃校長則有愧於台灣高等學府的教育理念,為台灣民主教育做了最差的示範。成大新建廣場交由學生命名,在由全校師生公投之後,選出了「南榕」作為名字,這是為了紀念黨外時期因捍衛政治理念自焚而死的鄭南榕先生,他曾在成大就讀過一年。結果送交校方時,卻以政治色彩為由,否決學生的提議。此事除了該校高層違反程序正義之外,並引發了台灣高等校園是否仍有學術自主的爭論。
電視名嘴鐘年晃說的好,大學的可貴之處就是言論自由,因為這是學術研究的基礎。不過眾所皆知,台灣大學在戒嚴時期就飽受思想箝制,不但有軍隊的教官進駐校園,國民黨也在校園中扶持支持該黨的保守份子。雖然業已解嚴,但由此事件相關老師的發言,仍可得知校園內某些份子對於歷史的解讀仍持黨國意見。但校園言論本就是百花齊放、各家爭鳴,只要教授學有專精,是保守派分子亦不為過。不過,該校歷史系王姓教授是歐美民主政治史專業,卻說出鄭南榕自焚是恐怖份子的謬論,實在是貽笑大方,也怪不得各界抨擊。
值得關注的是,成大黃校長甘為保守派犬馬,除了本身政治傾向以外,也可能是為了學校經費。台灣因為少子化,學生來源減少,台灣各大學必須廣闢財源,例如提高大學學費、廣設EMBA等,讓高等教育蒙上商品化陰影。國立大學經費絕大部分仰賴教育部補助,來自政府的補助款就像是大學的命根子,被掐在政府手上,就算是大學校長也不得不低頭。為金錢折腰,又談什麼學術風骨呢?這也是政府控制校園的手端之一。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