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我的徒步環島建議與檢討

通常作檢討是為了下次會更好,不過我大概也不會有下一次的徒步環島了,畢竟也是需要充分的時間配合。以後是否仍有足夠的耐心與體力,這也不可得而知了。

儘管如此,還是把這次旅行的值得參考的或不足之處紀錄下來,作為參考。

最後提醒的是,不論是借宿或請求協助,這些幫助都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大家懷著極大的同情和熱心,要給出外人方便。所以不要抱著貪小便宜的心態,而是要心懷感恩,期許自己有朝一日,也要把這份人情味傳遞下去。

我的建議

路線方面:

  1. 可以參照交通部規劃的「環島1號線」,路況和補給點都有考慮到,是較安全的路線。雖然是規劃給單車環島使用,但只要住宿規劃得宜,徒步環島也適用。
  2. 每日路程以25-35km為限,除非已找好民宿,才可以走更長的時間。
  3. 環島經過的城市以有火車站的地點為主,進可攻、退可守。
  4. 出發與休憩點以鄉鎮公所火車站為目標,附近一定有學校或寺廟可供借宿。

沿路補給點:

  1. 沿途可以裝水、借廁所的地方:警察局、消防局、公家機關、農會、火車站,海邊也有海巡隊。加油站沒有提供裝水,但可以請問是否方便提供飲用水,有的加油站會願意幫忙。
  2. 手機App「3秒找警察局」 可以快速找到距離你最近的警察局。警察局除了提供飲水和廁所,也可以請教他們適合的住宿或紮營地點。
  3. 東部和部份西部路段,補給不易,建議帶乾糧、大罐水(2L)和小瓶水(1L),就可以安然度過。

住宿:

  1. 要跟小學借宿最好在下午4點左右(放學時間),去學校辦公室和老師接洽。太晚過去校內可能只剩警衛、工友或替代役,比較無權作主。放假時間辦公室也有值班老師。
  2. 西半部小學不好借,東半部小學比較好借。宜蘭部份小學針對借宿露營部份開始收費。
  3. 要跟寺廟接洽空地紮營最好在晚上9點前,大部分的寺廟晚上9點就關門了。
  4. 有些寺廟有香客大樓提供平價住宿,最好在前一天打電話過去確認空房和價錢。讓他們提早準備整理。
  5. 東部有些小學有爬蟲類出沒。(我是沒遇過)
  6. 屏東滿州鄉港仔沒有學校或寺廟,只有民宿。離滿州市區(往南)和旭海(往北)都有一段距離,路線安排上要注意。
  7. 環島著名地標,「壽卡鐵馬驛站」(屏東、台東交界處)只有提供飲水和廁所,附近亦無住宿點。

網路/充電:

  1. 手機沒有辦網路的話,公家機關有iTaiwan、便利商店也有提供免費wifi訊號,但訊號品質不穩定。
  2. 部分火車站有提供充電服務,公家機關則未必。

要注意的地方:

  1. 行李帶基本配備就好,不夠再沿路採買。
    因為是從西半部出發,沿路城鎮不乏便利商店或雜貨店,東西不夠用再買即可,不用貪小便宜,一次買很多。
  2. 行李就算分門別類,最後也要裝入大袋子。
    因為有用菜籃車,以為小行李裝入車內就可以了,結果行李還是掉了一小包,雖然最貴重的也只是500多元的行動電源,但是旅行筆記和記事手札都丟失了,很可惜。
  3. 旅行要用專用的記事本,別和日常生活的混用。
    當初懶惰怕麻煩,就帶著平常用的記事本,結果跟行李掉了,平常紀錄的事項,包括開支、重要事項、用藥紀錄,也跟著不見了。更可怕的是,一些常用的帳號密碼也記在上面,嚇得我趕快衝進網咖改密碼。
  4. 現在是數位化時代了,放棄手寫記事吧!
    多帶一本筆記就是多一份累贅,用手機記事,同步備份到雲端,不怕掉東西,也多了份保障。
  5. 紙本地圖帶大張公路路線圖即可,其餘用手機GPS。
    買了一本特價的大本鄉鎮地圖集,但是沒有什麼用處,只是拿來查省道路線,或是當枕頭用。要走鄉道,用GPS帶路比較方便。紙本地圖字太小,路線也不全,徒增行李重量。用線上地圖(如Google Map)記得先標示想看的景點和可能的住宿地點。
  6. 使用菜籃車(或行李推車)的話,買全新的,也要注意到最大負重,輪子、軸承部份也要特別注意。
    因為是長時間使用,要注意到耐用問題。此次行李約10公斤(帳篷2公斤、水2公升+1公升),偷懶用家裡舊的菜籃車,走到台東就報廢了,之後買行李推車,沒注意到負重問題,走沒多久也夭折了。
  7. 穿薄外套或輕薄長袖上衣防曬。
    不是愛美怕曬黑的問題,而是防止晒傷。我在大太陽下曬了三天,手臂就發紅脫皮,隱隱作痛。順便一提,徒步環島一定會曬黑,走一圈下來,沒看過徒步環島又皮膚白皙的。
  8. 藍白拖比運動涼鞋實用。
    運動涼鞋會磨腳。遇下雨天或腳長水泡,藍白拖方便又舒服。
  9. 盡量不要走夜路。
    充足的睡眠休息很重要,幾次走夜路走到打瞌睡,恍神走到路中間被汽車按喇叭。
  10. 在外充電不方便,3C產品不用多帶。
    智慧手機可以一機多用,別的3C產品能不帶就不帶,因為充電真的不方便。除非你每天住旅館、民宿,不用擔心充電問題。因為充電不方便,行動電源也是必備的。順便推薦我用的ASUS行動電源,平價又長效,可惜中途掉了。

其他考量:

  1. 帳篷 VS 民宿
    帳篷方便又省錢,但是夏熱冬冷,沒有睡眠品質,也有安全顧慮。另外也要考慮盥洗問題。
  2. 菜籃車 VS 背包
    菜籃車有分兩輪和四輪,我都用過,各有優缺點,但我偏好用四輪,因為可以推著走,較省力。兩輪仍需靠身體負重。但是用菜籃車就不可以走階梯,從宜蘭到貢寮可以走「草嶺古道」節省時間,但是要爬階梯。
  3. 雨衣 VS 雨傘
    雨衣很悶熱,但輕便,可以騰出雙手。雨傘通風,但要用手拿,不方便。
  4. 頭燈 VS 手電筒
    手電筒較亮,但頭燈可以騰出雙手,搭帳篷、洗澡洗衣時很方便。
  5. 斗笠 VS 遮陽帽
    帶斗笠環島很有feel,遮陽防雨的效果也很好,但不好收納。最後斗笠被我捨棄,改買帽子。
  6. 輕便布鞋 VS 登山鞋
    很多人建議穿防水的登山鞋,不過不是很厚重嗎?而且聽說進水也很難處理。我穿輕便透氣的布鞋(包覆力仍要夠,避免長水泡),即使淋濕了,只要塞報紙吸水,隔天還是能維持基本乾爽。
  7. 曬衣架 VS 童軍繩
    曬衣架是很佔行李空間的,於是遵循網友的建議,使用童軍繩來晾衣服。注意,要用「很長」的童軍繩,因為有時候用來綁童軍繩的柱子間隔很大,長度要夠長才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