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

當頭一棒喝

我得到一個機會,在線上教學網站教起中文來了。

每次上課都很緊張,因為學生是外國人的關係。我總是在想,我說的話他聽得懂嗎?我解釋得夠清楚嗎?為什麼他的反應不夠熱烈,是不喜歡我嗎?即使到了現在,面對的是上了好幾堂課的學生,還是忍不住會緊張。之所以緊張,是因為課堂的不確定性,無論你備課得多認真,課堂上總是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

後來讀了名主持人于美人的「黃金說話課」一書,心情才逐漸釋懷。她說,她每次上場前,都還是會緊張,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充分的準備了。我想,連主持人如她,都難掩緊張的情緒。那我們這種小老百姓,再怎麼緊張也不為過了。

最後是學生跟我說的一句話,才讓我如釋重負。他說,「與其課後給的固定筆記,我還是比較喜歡老師準備的課堂講義。」聽到他這樣說,突然覺得我備課花的那些時間,都是值得的。儘管從中賺到的錢,還真是只能當做零用錢哪!

最近教了一個學生,上的是會話課。我要和他談的是「同溫層」的問題。這個「同溫層」不是地球的大氣層,而是社會上形成了許多各自取暖的小團體。因為可以輕易的在社交媒體找到支持者,所以就不需要與意見不同的人溝通了。我對他說,這種情況在台灣很嚴重,那麼在你的國家呢?結果學生說,「不會啊。」

他說,在他的國家,「臉書」、「推特」一點也不流行。為什麼人與人之間要透過社交媒體才能溝通,當面交談不是更好嗎?而且社交媒體上出現的言論都是受到電腦機制控制的,信息內容也都不切實際,實在是很糟糕的溝通工具。他幾年前就放棄使用社交媒體了,生活完全不受影響。

聽到他的回應,宛若當頭棒喝。因為我期待聽到的, 是抱怨和附和,而不是完全不同的答案。這也是會話課刺激的地方,隨時天外飛來一筆,考驗著老師的隨機反應。

我呆了幾秒鐘,隨口回了幾句來化解尷尬。不過腦袋裡還是一直想著學生說的話。是啊,這麼爛的網路服務,為什麼我要使用它呢?我又不是沒「臉書」活不下去的人。

剛開始使用臉書,是因為先前的環島旅行中受到了不少幫助,所以申請了帳號來向別人道謝。之後就是被工作單位要求,開了粉絲專頁來行銷自己。說實在話,我的臉書好友才五個,實在是不夠格的玩家。而且臉書的資訊轟炸著實讓人受不了。

縱然現在是資訊時代,但一個人的能力還是有限,我也不可能事事關心。是時候做一點犧牲和捨棄吧!不如等一下來退訂一些專頁和群組,我想要把時間用在真正應該要關注的事情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