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

【2018福建行】交通篇

當地交通工具我最想體驗的部份,除了計程車、觀光客才坐的人力車外,大概所有的交通工具都體驗過了。

交通工具:

1. 立榮航空-國內線(台灣 <-> 金門):
我採取「小三通」的方式前往金門,再搭船到廈門。國內線是小飛機,去程蠻平穩的,回程時有告知飛機會降低高度,所以有些許搖晃。不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空服員的服務品質,並不會因為是國內線而打折扣。一路上都是笑容滿面,堪稱是我享受過的最頂級的服務。

2. 船(金門 <-> 廈門):
坐船就是要離開國門或出境中國了,理所當然就是要進出海關。向來有暈車的毛病,想必暈船也是避免不了的,所以事前吃了一顆暈車藥。去程和回程的海面都很平穩,並不會有不適的情況(亦或暈車藥奏效)。令人驚奇的是,回程在廈門五通碼頭坐船時,發現碼頭內竟然可以收得到台灣「公共電視」的數位訊號(船艙的電視)。想必廈門人對台灣也是很熟悉吧!

3. 公交車:
中國稱公車為「公交車」,在市區內移動時基本上都是以公車代步。廈門市區其實是座島,面積和金門差不多。島內公交車皆為一元,要到島外則是兩元。上車投幣時有寫明,也可以問司機。

廈門公交車每站皆停,所以不用按鈴。泉州公交車下車則是要按鈴。反正我肯定不是第一個下車,看別人怎麼做就了。

中國「行動支付」盛行,搭公車也可以用行動支付。當地也有「E通卡」,類似我們的「悠遊卡」,人民幣80元一張(押金30元,充值50元)。短期旅行的話直接投現就好了,而且「E通卡」只能在福建地區通行,不能全國通用。

4. BRT:
廈門境內有數條BRT路線,是行駛在高架橋的快捷公車,收費也是看里程數,人民幣1元起跳。台中過去也有BRT,車輛似乎也是向廈門購買的,不過佔用了地面車道,讓原本車流量高的道路更加擁擠,是毀譽參半的政策。

我去的地方基本上不用BRT,但也順便搭了一站看看,是很特別的經驗。

5. 地鐵:
我們台灣稱之為「捷運」,廈門目前有一條地鐵,其他路線正在興建中。我到廈門的時候,整個城市好像都在動工。地鐵是廈門市區內最貴的交通工具,人民幣2元起跳。

6. 動車(廈門 <-> 泉州):
動車就是我們的「高鐵」,也是現時中國最驕傲的交通建設。因為是新建設,所以車站、車廂設備都很新。我去泉州時選擇搭動車節省時間,只須半小時。如果搭汽車(客運),則需2小時。差很大啊!

據說火車站買票的人很多,中國網友勸我先在網路訂票。但可能是短程的關係,我個人覺得還好。台灣人預先訂票可用「攜程網」,但會有額外手續費。我則是到當地的「火車票代售點」買票,也必須付額外人民幣5元的手續費。

7. 汽車(廈門 <-> 漳州):
就是我們的「客運」,有些地方沒有火車站,就只能搭汽車前往了。漳州有火車站,但是離市區有一段距離。我的「泉州行」因為浪費在交通轉乘上太多時間了,所以「漳州行」就選擇搭汽車。雖然時間較久(一個半小時 VS 10分鐘),但不用擔心轉乘問題,直接到市區。

汽車票在現場買就好,平時很容易買票。

注意事項:

  1. 買「動車票」和「汽車票」皆採實名制,買票時必須帶身份證件,會在你的票上打上名字和身份證件編號。台灣人就是用「台胞證」,不過我買動車票時,「臨時台胞證」的號碼打不進去,最後是用「中華民國護照」過關。買票時可用「證件影本」。
  2. 除公交車外,中國所有車站都有安檢措施,乘客進站時必須先核對車票名字和身份證件(正本),然後通過檢驗閘門接受檢查,隨身行李也要過X光機。

    有網友提到:安檢時,手機、雨傘、充電寶(行動電源)要先拿出來。不過我都是放在隨身包包裡,只有一次在汽車站過X光機時,被要求拿出來檢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