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酒店辦理入住後,首先要確定購買日用品的場所。事先詢問了中國網友,聽說你們那裡沒有7-11啊!中國網友回應,沒有7-11,也有「十分」哪!果真,下榻酒店位於火車站附近,光是大型商場、地下街就逛到腳軟,「十分」、「天貓」等便利店也隨處可見,就算是島外,雜貨店也很多,所以日常用品是不用愁了。
這裡的物價其實和台灣差不多,不用特別去煩惱預算問題,按台灣的邏輯去思考就可以了。
便利店
這裡的便利店感覺只是裝潢較好的雜貨店,服務沒有台灣的便利商店多元。不過店員態度還蠻好的,不會因為我拿大鈔給他們找錢,而面露不悅之色。不過便利店不會主動給「收據」,他們叫「小票」。記帳就比較不方便了。大賣場
聽聞廈門最大的購物商場是「SM廣場」,特地搭了地鐵去那兒瞧瞧,是兩大棟建築物,逛起來果然腳會酸。可惜我不是購物狂,只覺得浪費時間。下了決心,之後不會再踏進廈門任何一家購物中心了。我最常去購物的是火車站旁的「沃爾瑪」,這是來自美國的大賣場,台灣還沒有引進。其實賣的東西大同小異,多是本地牌子的商品,台灣商品也有。我在這裡買了慣用品牌的乳液,一頂帽子,和返台前採購的伴手禮。
不過這間「沃爾瑪」的動線混亂,走道又堆滿雜物。店員又會拉客推銷,購物起來實在是心煩氣燥。
這裡的購物文化顯然和台灣很大的不同,如火車站地下街就有知名品牌金飾的攤位,但台灣是要到百貨公司才有專櫃。另外「卡西歐」手錶是台灣文具店隨便賣的品牌,在這裡卻有商場的專櫃。可見兩地對於品牌價值有不同的見解。
書店
特別去逛了這裡的書店,想了解這裡的意識形態。首先逛了「新華書店」。「新華」二字聽來響亮,但其實以課本及參考書為主。許多家長帶著子女來添購參考書,可見當地家長對於教育頗為費心。翻了一下課本,國小一篇「歡迎台灣小朋友」的課文,讀來令人怵目驚心。高中歷史對於「文化大革命」亦是語焉不詳,反而是我們這邊的教科書談得較多。英文課本我看得懂,但我是成人,我的意見不能作準的。廈門最大的書店是「外圖廈門書城」,共有五層樓,儼然是書籍的大賣場。各類圖書分類頗細,書量很多。也有台灣作家的專櫃,「龍應台」的書是主要的門面,被譽為「台灣的良心」,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我還發現到中國「樣板戲」的連環書,十分有趣,可惜最後忘記買了。
不過該店入口處有人查看,怕客人未結帳就帶走書。店員把書上架時,紙箱隨便亂擺,很煞風景。店員無聊時,就猛滑手機,感覺整體氛圍缺少了點文化氣息。
最後去了「廈門大學」旁的「外圖書城廈大店」,是一間小巧精緻的書店,有點台灣書店的氣氛。在這裡發現到周作人譯的「枕草子」,可惜中國書籍多是橫排印刷,我看不慣。想買一本中國詩人「海子」的詩集,結果台灣「博客來」還比較便宜,那就不在這裡買了。
離開廈門的最後一天,我在書報攤買了一份當地的報紙,雖然內容不出我所料,但也是挺有趣的。
菜市場
雖然有人說,要了解當地的文化,就要去菜市場。但我不認同,我又不做菜,去菜市場幹嘛?我去了廈門當地饒富盛名的「第八市場」,其實就是人擠人。第一次有趣,第二次就免了。我一時嘴饞,買了排骨酥嚐嚐,但當地市場要討價還價,我不擅此道,反而量買多了,真是對不住,讓台灣蒙羞了。廈門中山路
中山路是廈門有名的購物區,規劃為步行區。街道寬敞舒適,西式建築既古典又美觀。雖然遊客很多,但路更大條,反倒顯得有點冷清。雖然有點失禮,但我覺得這裡還真是無聊,就一條直條條的大馬路,建築物又一式一樣。更好笑的是,街頭就有的店家,街中又出現一次,到了街尾又看到一次,等於是同一個店家在原地開三個店面。我不了解他的商業邏輯在哪裡。阿江小賣場
看微信公眾號「祕密廈門」介紹的小商店,賣的是當地零食。我覺得很好玩,看到很多沒吃過的東西。可惜我不吃零食,只能看看,最後還是沒能下手。台灣商家
這裡看到很多台灣商家,令旅外遊子倍感親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