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

「論文門」選後還在亂

誰也料想不到,今年地方大選的主軸,不是候選人的背景或政見,而是他們的論文。

2022年7月5日,國民黨議員王鴻薇指控民進黨籍的桃園市市長候選人林智堅,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涉嫌抄襲。之後,林智堅的台大國發所論文也被指有抄襲嫌疑。事件剛開始時,大家認為這只是選戰的抹黑,畢竟林智堅在新竹市長任內有「五星市長」的美譽,施政有口皆碑。不過隨著事情越演越烈,為避免影響民進黨選情,林智堅退出選舉,並由同黨立委鄭運鵬接手。後來鄭運鵬在桃園市長選戰中落敗,桃園市也重回國民黨的版圖。

其實這不是首次台灣選戰聚焦在論文上。在2020年高雄市長的補選中,國民黨籍的候選人李眉蓁因為其碩士論文被控抄襲,不但輸去了選戰,也失去了她的碩士學位。賦予她碩士學位的中山大學也因此而蒙羞。

還有傳聞已久的蔡英文「倫敦政經學院博士論文」造假案,也實在是荒誕不稽。若不是因為彭文正等人苦苦糾纏,還有誰會置疑國際名校的學位授予過程呢?

就在王鴻薇打開「論文門」的潘朵拉盒子之後,各個黨派開始相互質疑候選人的論文或研究報告,形成大亂鬥。捲入相關爭議的候選人包括許淑華(南投縣長候選人,國民黨)、高虹安(新竹市長候選人,民眾黨)、林耕仁(新竹市長候選人,國民黨)、張善政(桃園市長候選人,國民黨)、鄭寶清(桃園市長候選人,無黨籍)、何勝豐(南投縣議員候選人,國民黨)、蔡適應(基隆市長候選人,民進黨)等人。最後連不是選戰主角的陳吉仲(農委會主委,無黨籍)、蔡壁如(立委,民眾黨)和鄭文燦(桃園市長,民進黨)都捲入其中,戰況可謂慘不忍睹。

選舉主軸應該是候選人的政見,但是沒有什麼東西比起醜聞更能蠱惑人心,這就是抹黑在選戰中屢見不鮮的原因。過去抹黑的手段有桃色緋聞,現在有論文疑雲,都是選民無法探究的議題,所以可以越描越黑。結果選戰越來越難看,選民就更不想投票,這或許也是今年投票率創新低的原因。

因為論文或研究報告審查需要時間,即使在選戰過後,「論文門」依然繼續延燒。根據最新消息,桃園市長鄭文燦和基隆市長參選人蔡適應等人的論文,因為無法通過論文比對系統的檢驗,其碩士或博士學位均遭到撤銷。經過一輪混戰下來,幾乎都是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中標,國民黨反而安全下莊。最慘的大概是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不但碩士學位泡湯,立委職位也不保,聽說她的戶頭只剩六萬元,其素人從政路可以說是一場空。

據說國民黨早就在選前就準備做論文攻擊,所以「論文門」是不折不扣的政治事件。論文審查的過程是學術領域,自有其規範可循,但只要牽扯到政治,就有理說不清。不但候選人受傷,連學校也會受到質疑。正如2012年總統大選的「宇昌案」,國民黨對生技公司極盡潑髒水,結果導致本土生技產業陷入困境。台灣學術圈應該要以此為鑑,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