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台會把過去的電視節目上傳到網路,並且在社群媒體上強力推送。最近看到的一部影片,是當時的春節特別節目,一群演員臉上畫著戲曲的大濃妝,演著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故事。本以為節目演的是京劇,結果發現唱的是歌仔調。表演者講的也不是京腔,而是七零八落的台語。上場演出的是孫越、陶大偉、秦祥林、林青霞等人,都是紅極一時的大明星。他們都是所謂的「外省人」。
一班「外省人」操著不純熟的台語來做表演,鑑於當時的時空背景,倒也可以體諒。不過他們也可以向本省籍演員請益,惡補一下語言。這樣的功夫也不做,足見當時社會氛圍對於本土語言的蔑視。在當時,糟蹋別人的母語,竟也是一種樂趣。
從演員的樣貌判斷,大概是民國六、七十年左右的節目。孫越、陶大偉自小隨國民政府遷台,秦祥林則是從香港轉往台灣,能說幾句台語已是難能可貴。其中林青霞的台語說得最好,長篇台語對白講來有模有樣,咬字、音調絲毫不差。據說她出生在新北三重埔,那裡是本省人在北部的聚集地,後來又搬到南部的嘉義大林,是完全說台語的環境。可能耳濡目染之下,就學會了台語。所以學習語言,環境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這些外省人雖然台語不流利,但畢竟生長在台灣,講話也有了台灣味,這是台灣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跡。所謂人不親土親,情感認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腳下的土地,身上的血緣,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