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溫布敦男女獎金將同額

每年的溫布敦球季裡,話題總是老調重談:「為什麼男女獎金不能同額呢?」大概是被煩得受不了,溫布敦高層昨日 (22日)表示,今年的溫布敦從會內賽第一輪到決賽,男女獎金都會是同額支付。溫布敦是最後一個宣布男女同酬的大滿貫比賽,美國公開賽和澳洲公開賽早已實施多年,而法國公開賽則是付給男女冠軍同額的獎金,但是男子比賽的總獎金還是高於女子比賽

一直以來,溫布敦都是以維護傳統聞名的老牌網球比賽:現在溫布敦還堅持在「草地」上比賽,球員也必須穿著白色系的球衣,球場還是老建築,甚至舉辦日期總是在雨季。而為女子網球員所詬病的是,她們所得的獎金總是比男子選手少。1968年的女單冠軍金恩夫人 (Billie Jean King)得到的獎金是男單冠軍賴佛 (Rod Laver)的百分之37點5。去年的女單冠軍莫瑞斯摩 (Amelie Mauresmo)的獎金是111萬7千美元,低於男單冠軍費德勒 (Roger Federer)的117萬美元。如今,溫布敦當局終於改變心意實施男女獎金同額,不知道WTA (女子網球協會)會不會反而悵然所失起來。(因為沒有吵架的對象了!?)

過去溫布敦堅持男女不同酬的理由是,男子比賽是五盤三勝,女子比賽是三盤兩勝,所以按照同工同酬原則,男子理應獲得較多酬勞。再者,女子選手通常還打雙打比賽,結果獎金賺的比男子選手還多。對此,女子網球陣營反唇相譏,認為男女生理結構大不同,女生的三盤兩勝跟男生的五盤三勝其實是一樣的。甚至男子比賽大部分都是直落三結束,女子比賽大部分都要打到決勝盤,就內容來看,女子比賽較有看頭。如今,溫布敦高層一反姿態,澄清他們過去「不是就比賽時間和內容來決定獎金分配,而是就商業利益和社會因素的綜觀考量」。溫布頓當局說「社會因素」佔了很大的部分,他們注意到超過五成的比賽觀眾是女性,而且溫布頓的比賽場地也會作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比賽會場。

女子職業網球的歷史就好像是爭取獎金的奮鬥史。1970年,金恩夫人贏得義大利公開賽的冠軍時,她的獎金是六百美元,而男子冠軍則是3500美元。為了爭取合理的獎金,金恩夫人與其他的八位女子選手合組一個新的職業比賽。當時以一美元的象徵金額與「World Tennis」簽約,於1970年9月成立了現今WTA的前身,1971年起開辦了19場女子比賽。之後也簽下了電視轉播權,旗下女子選手成為收入最高的女子職業運動員。1973年,金恩夫人在「性別之戰」擊敗55歲的溫布頓前冠軍Bobby Riggs,被視為女權運動的指標。然後美國公開賽首創先例,在1973年實施男女獎金平等。一直到現在,女子單打冠軍在美國公開賽可以得到超過200萬美金的冠軍獎金。

溫布敦的「男女同酬」問題,會被視為一個老掉牙議題,一方面雖然牽扯到男女平等,但是另一方面來看,不論男女其實獎金都很高,爭論那麼一點5%的數字似乎也很無趣。過去我也覺得這是一個無意義的形式問題,但是在看了「白宮女總統」影集,想法有了改變。其中一集女總統想要修改憲法中關於男女不平等的章節,也遭到眾人質疑,認為現狀早已平等,又何必執意修改法律字語。但是女總統認為這是原則問題,如果不把根本問題修正,表象永遠是假象。

去年的美國公開賽,正式將比賽場地「美國國家網球中心」命名為「USTA Billie Jean King National Tennis Center」,金恩夫人在紀念儀式上大呼不可思議,「用我的名字,一個女人的名字,來命名這裡!我的老天!」看到這一幕的我,忽然覺得很感動。

相關資料:
Staid Wimbledon ditches tradition: Women to get paid same as men
WTA Tour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