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日

不要只是去作夢

今年的總統選舉前,在各個公共場所都可以看到一個醒目的活動紙牌,叫做「我們的希望地圖」。這個活動的宗旨,是希望大家寫下自己的希望,然後貼在紙牌上。屆時這些希望都會被彙整,然後送給當時的兩組總候選人作參考。這個活動同時也在網路上舉行。

我看到這個活動的時候,以為只是普通的許願樹遊戲。後來知道這是一個全國性,透過網路甚至是國際性的活動時,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他們花了那麼多錢去各地放大紙牌,去搭網站,然後還要花人力去匯集這些零零總總的意見,結果目的是什麼呢?「希望兩組總統候選人及未來的當選人能夠傾聽人民的聲音」,如此而已。

當下我覺得,這真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活動。因為,主辦者憑甚麼匯集了這麼多人的意見,卻不保證這些意見一定會被送到總統的身邊,而且不去要求一定會納入施政考慮。這不是浪費了龐大的請願力量嗎?

再者,主辦者只叫大家作夢,卻不去想如何圓夢。這種消極的處世態度,實在叫人不敢恭維。

我的批評,不是叫大家不要去作夢,也不是要取笑那些畫「希望地圖」的人。我寧願相信,這只是一種抒發情感的方式,因為「希望地圖」列上的許多願望,諸如政策改革、司法改革、省籍問題、同志人權......,一直以來都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但是這些問題不是光靠作夢就能解決,你要站出來,發出自己的聲音,透過具有法律效力的連署活動,讓自己的聲音擲地有聲。

更何況,這個活動,就連夢想成真也說不上,因為就連要上達天聽,也是要作夢,不保證執政者一定會聽進去呢!

這個活動讓我聯想到部落格的串連活動,這些活動的宗旨可分為兩類:做得到的,跟做不到的。例如尋狗啟事、活動宣傳屬於前者;為絕症病患祈福屬於後者。但是「希望地圖」的所列之事皆可人成,只是時間長短問題。我衷心希望參與此活動的人,只是藉此抒發心志,而不是只求作夢心安,忘了自己還有實現夢想的力量。

「希望地圖」主辦者之一的郝明義先生(大塊文化董事長)最近寫了好幾篇文章,質問馬英九總統為甚麼不回應「希望地圖」。他引了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話,"I still believe in a place called Hope"。但是我要回應,「我不只相信希望,我相信我自己」。與其辦這種作夢的活動,不如輔導大家怎麼連署辦公投,還來得比較實際吧!

相關網站:
  1. 「我們的希望地圖」官方網站
  2. 「我們的希望地圖」部落格
  3. 郝明義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