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2018福建行】第四天:漳州&廈門(大同路、中山路)

雖然坐「動車」到漳州比起「汽車」更便宜,也快多了,不過為了體驗中國式的生活,我還是選擇坐「汽車」。一樣是到「廈門火車站」附近的「梧村汽車站」搭乘,不過要到二樓買票,然後再進站候車。

汽車在廈門境內停了一站之後,就開上了高速公路。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到了漳州市區。

我在路口又看到一間「新華書店」。好像中國的「新華書店」都是一個樣,家長和孩子都特別多,而且又特別吵。難怪現代人都不喜歡生小孩,因為小孩子實在是太吵又太野蠻。

一直走下去就到了「大同路」,根據網路資料,這裡是漳州發展最早的地方。與其說這裡是起源,不如說比較像是菜市場。路的兩旁都擠滿了賣菜的攤販,許多人騎著電單車四處採購。漳州腔的閩南語跟台灣話很像,聽起來倍感親切。跟路口的攤販買了塊「茯苓糕」來吃。他用閩南語問我,台灣有「茯苓糕」嗎?我說有,他倒顯得驚奇。他說,台灣很好喔,有錢。我說,倒也不是,壞人也很多呢。(詳見「飲食篇」)


「大同路」走到底,豎著一個古塔的地方叫「塔口庵」。古塔後有一座小廟,廟旁又是攤販。我用閩南語問賣柚子的老婦,是自種的柚子嗎?她說是,問我要買嗎?她說的價錢我搞不懂,人民幣還是不太會用。況且,我沒刀子,怎麼切柚子來吃呢?

走到了「青年路」,也是一條熱鬧的街道,有很多當地小吃,我在那裡吃了「四果湯」和「燒肉粽」,味道和台灣味道是差不多的(詳見「飲食篇」)。「青年路」有一座教堂,教堂內傳來年輕人組團練唱的聲音,唱得是自編的福音歌。歌聲雖然青澀,但比起矯情做作的「中國好聲音」,情意更是深切。

附近還有個老街區,漳州老街跟泉州老街比較起來,景色又是不同。泉州感覺只有老人家,漳州則是還很有精神,巷弄人家的生活也很有活力。這幾天待在福建,覺得每個地區都各具特色,這次只走三個地方,真是可惜了。老街裡有「台灣路」和「香港路」,看了老是不舒服,感覺被人意淫了。不過台北也有很多中國地名的街道,算是扳回一城吧!


這裡有座「中山公園」,相信是為紀念「孫中山」而建立的,因為園中還有座「孫中山紀念館」,還有「中華民國國歌」的石碑呢。公園裡有很多老人聚在一起,走近一看,他們在玩撲克牌。廈門也有很多人在玩牌。台灣的老人在公園是下象棋,又是一個兩岸不同的所在。

在漳州其實沒有特別想看的景點,多是集中在市區一帶。走著走著,又進入了市中心,傳入耳朵的是巨大的噪音。左邊店家放流行音樂,右邊又傳來高亢的「民族聲樂」,街頭的車輛喇叭聲不絕於耳,賣場裡叫賣的廣播聲又此起彼落。我向來不習慣中國街頭的聲音,台北著名的西門町,好像也沒有如此大陣仗。

時間差不多了,就到「漳州汽車站」(來時的下車處)坐汽車返回廈門。到了廈門時天色還未晚,就去逛了當地的「大同路」和「開元路」。這裡鄰近「第八市場」,人聲鼎沸,建築則是混合了閩南和西洋的舊建築,很有時代感。再走下去就是著名的「中山路步行街」,其實就是賣當地特產的購物街,還有滿街的「台灣小吃」,我想台灣人對這個地方應該是沒有興趣的(詳見「購物篇」)。


相關資料: